計算機輔助制定工藝路線系統(tǒng)
計算機輔助制定工藝路線系統(tǒng)不僅可以尋找最優(yōu)工藝路線,而且還可確定一些輔助信息,例如,所要加工制造零件的形狀、精度和標準時間等。計算機輔助制定工藝路線系統(tǒng)包括四個組成部分:
第一部分是處理幾何形狀。首先,人機對話方式把原材料的原始形狀數(shù)據(jù)輸入存儲器,以備需要時在熒光屏上進行檢索。從原始材料最初形狀變成零件最終形狀所要使用的各種單元圖形,以及各種附加信息,如形狀、精度等,也可以在熒光屏上檢索出來。所需要處理的項目都以“菜單”方式列出,操作人員可以從中選取某些項目,并把既定的數(shù)據(jù)輸入計算機。計算機在接收到所有的必須信息后,就可以將各單元圖形拼接在原材料圖形的規(guī)定位置上,并將這些部分除掉。與此同時,還要檢查相應工序的工藝可行性。操作人員對處理過的形狀檢查之后,便可為下一次的加工制定單元圖形。重復這一過程,就可以得到零件的最終形狀。
第二部分是決定加工順序(工藝路線)。在上面的程序中,把形成零件所需的全部單元圖形存入后,就可以自動地確定出最優(yōu)的加工順序,同時也確定了所要使用的生產(chǎn)設備。進行工作時,首先按照基本形狀單元的主要工藝路線程序來安排單元圖形,然后再按照附加工藝表面(如鉆孔、切槽、螺紋加工等)的工藝路線程序安排單元圖形。這樣,就會在熒光屏上顯示出零件的加工順序,以及各加工部位和尺寸。操作人員只需檢驗結構是否合理即可。
第三部分是計算生產(chǎn)時間。有關切削條件和其他補充加工等信息,如尺寸測量和加工后的表面檢驗等,在需要時也可存入計算機。存入計算機中的每個工序所需的生產(chǎn)時間,要根據(jù)標準時間數(shù)據(jù),并考慮到生產(chǎn)設備、工藝裝備和工件安裝方面的變更情況加以計算。
第四部分是打印輸出。從上述過程中得到的結果,可作為推薦的加工順序,連同被加工制造零件所需的其他信息,如形狀、精度、切削條件、生產(chǎn)時間等等,一并打印輸出。
編輯推薦:
(責任編輯:)